草長鶯飛的季節(jié),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(jié)。晨間談話時,我們進行了周末趣事分享,安安提到了自己去人民公園放風箏的事情,孩子們紛紛討論起來。
捕捉到孩子們的興趣點后,我們提出開展“探索風箏”的活動,大家都熱情高漲。于是,一場關于風箏的旅程開始了。
風箏是從哪里來的?你知道哪些關于風箏的傳說嗎?帶著這些問題,孩子們一起了解了風箏的演變歷程。
原來,風箏距今已有 2000多年的歷史。相傳風箏最早是墨子發(fā)明的,他用木頭制作了一只木鳥。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了風箏的材質。紙被發(fā)明和使用后,又出現(xiàn)了紙質的風箏,所以風箏又叫“紙鳶”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風箏也逐漸從軍事用途轉向民間娛樂活動。
風箏由哪些部分組成?它有些什么形狀?有些什么圖案呢?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資料,完成了風箏調(diào)查表。
調(diào)查中,我們還發(fā)現(xiàn)風箏由以下五部分構成:
1.骨架:支撐起整個風箏的架子;
2.風箏面:承受風力的部分;
3.提線:風箏和放飛線的連接;
4.飄帶:幫助風箏保持平衡,又有裝飾作用;
5.放飛線:牽引風箏升高的線。
對照真實的風箏,一起來找一找吧!
仔細觀察風箏的兩邊,你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嗎?
風箏兩邊的圖形是一樣的,圖案也都差不多。
原來,像這樣兩邊的大小、形狀都一樣,對折后可以重疊在一起的圖形就是對稱的圖形。對稱也是風箏保持平衡的秘訣之一噢!
其實,生活中也有很多對稱,你發(fā)現(xiàn)了嗎?
教師的思考:風箏種類繁多,顏色造型各異。通過多媒體資源,幼兒欣賞了各種各樣的風箏,感知了各種風箏的外觀、結構的不同處與相似處,對風箏的五大種類有了直觀的了解,滿足了好奇心并充實了前期經(jīng)驗。在觀察、比較的過程中,孩子們還感知了生活中蘊藏的對稱原理。
了解了風箏的基本特性,孩子們對風箏怎么設計有了很多想法,這不,他們行動起來,開始了“小小設計師”之旅。
孩子們發(fā)揮想象,大膽創(chuàng)意,在繪畫的過程中感知風箏的結構特征。
看,我們設計了五顏六色的的風箏。
有了設計圖,讓我們來動手做一做風箏吧!
投票選擇:小組自由討論,成員之間投票選擇,決定了本組想要制作的風箏,有蝴蝶的、蜜蜂的、三角形的、菱形的......
尋找材料: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,找來了一次性筷子、細木棍、雙面膠、剪刀、彩色飄帶、魚線、布和一些卡紙。
制作風箏:大家齊心合作,裁剪造型、固定骨架、裱糊黏合、系綁線繩、裝飾美化,多彩的圖案寄托了孩子們對明天的美好期望。
教師的思考:與其直接告訴孩子答案,不如追隨孩子們的腳步,支持他們的想法。制作風箏的過程中,每個小組都遇到了問題:紙質的風箏面太薄、風箏線不會綁、用膠水粘的骨架不牢固等等,大家互幫互助、共同研究、積極探討,最終都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!
放飛風箏,是一次人與自然的美好對話。放風箏時,孩子們心無雜念地關注空中飛舞的風箏,腿奔手拉,眼睛仰望遠眺,既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,又舒展筋骨,促進全身血液循環(huán),使人精神愉快。
第一次放飛:
風和日麗的天氣,最適合戶外活動了。這不,帶著心愛的風箏,孩子們來到了操場上,你拿風箏我拿線,“三二一,起飛!”
第二次放飛:
等到風大的時候,孩子們再次嘗試放風箏。
第三次放飛:
再一次調(diào)整后,孩子們來到空曠的場地進行了第三次試飛,大家信心滿滿,興奮地迎風奔跑。這一次,我們的風箏都飛起來啦!
通過討論,孩子們還總結了放風箏的注意事項和必備條件。
教師的思考:《指南》指出: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、合作者和引導者。三次的放飛經(jīng)歷,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直接感知、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探究,逐步明確風箏起飛的條件——風的大小、風向、場地等,在失敗和成功中不斷發(fā)現(xiàn)新問題、總結新經(jīng)驗,在多次嘗試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。
課程感悟:
朱老師:小風箏,大學問。整個探究活動充分調(diào)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,鍛煉了幼兒的動手、動腦水平和實踐操作的能力,培養(yǎng)了他們的合作意識,讓他們感受到童真、童趣。
陳老師:孩子們一直在進行深度學習,尤其是在放風箏的過程中,孩子們體驗了由失敗走向成功的喜悅,相信這對每位參與活動的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收獲,這會激勵他們今后勇敢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。
長長的線、小小的軸,五彩斑斕的風箏,寄托了對未來的憧憬,承載著對幸福的追求。
親愛的孩子們,希望你們像風箏一樣,不懼風浪,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夢想,在廣闊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!